在大多数情况下,体育比赛的热度往往无法与演唱会相提并论。然而,这次情况却截然不同。试想一下,球赛抢票瞬间达到8000万次,这是什么概念?而周杰伦的演唱会抢票速度大约为2000万次每秒,两者的对比使得“苏超”票务数据令人惊叹。在最近的一场苏超比赛中,苏州主场迎战扬州,吸引了43617名球迷入场,再次刷新了上座纪录!原本定位为业余的“苏超”省级足球联赛,现在却正在创造中国足球的新奇观,其上座率不仅远超中甲,甚至超过中超。
火爆的赛事吸引了多地将主场迁至可容纳4至7万人的当地奥体中心,而这种临时更换主场的信心来源于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现代化大型体育中心建设的强大基础。江苏的每个城市及区县都有体育设施,这种规模在全国绝对无与伦比。这一切都得益于江苏多年来实施的“新四个一”工程。数据显示,早在2017年,江苏的所有县(市、区)已基本完成此工程,成为全国首家。此“新四个一”包括一个标准的田径场,一个约3000座的体育馆,一个游泳馆或标准室内游泳池,以及一个超过3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。
江苏的体育基础设施如何强大?从初期的“四个一”工程到当前的“新四个一”工程,使许多城市都拥有两座以上的大型场馆群。例如,苏州的苏州体育中心与苏州奥体中心,南京的五台山体育中心与河西奥体中心。南京的五台山体育中心拥有篮球馆、游泳馆、跳水馆和足球场等多个大型场馆,曾承办过第三届全国城运会、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及第二届青奥会等重要赛事。五台山体育场更是江苏球迷的“精神圣地”。在一场苏超比赛中,五台山体育场创下了15669人入场的纪录!由于线上抢票导致供不应求,南京队的主场已经转移到现代化的南京奥体中心,座位近7万。
事实上,除了火热的苏超联赛外,江苏各地的各种级别的足球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仅在足球项目上,江苏近三年已建设超过3000个足球场,其中苏州作为重点城市,拥有5座具备国际A级赛事举办能力的足球场。苏州昆山奥体中心是省内唯一满足国际足联比赛要求的专业足球场。全省现有足球场11632个(城市10132个,农村1500个),每万人拥有136块足球场。今年前五个月,全省新增球场273个,其中足球场27个。南京,同样作为足球重点城市,新增校园足球场地近180个。这些场馆为江苏赢得了“群众体育大省”的称号。
或许可以说,苏超联赛众多高质量的场地只是江苏场馆优势的缩影,折射出江苏近年来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中的成就。据统计,截至2024年底,江苏的体育场地总数达3637万个,面积达到38亿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46平方米,稳居全国首位。另外,城市社区的“10分钟健身圈”和农村“15分钟健身圈”的覆盖率均已突破97%。
众多场馆为各类赛事的举办创造了条件,从国际赛事到职业联赛,再到基层社区的足球赛和校园联赛,赛事如潮水般不断涌现。据统计,2024年江苏省共举行足球比赛30068场,其中包括9场国际赛事、180场职业赛事、1284场全国赛事等。参赛球队达到12452支,共计超过80万人参与。
尽管“苏超”赛季定位为业余,但赛事的组织标准却遵循职业联赛的标准。江苏省足协副主席王小湾表示:“我们参照职业联赛的模式,以国家级裁判为主,以确保赛事的高水平。”这样的火爆场面并非偶然,而是江苏多年来致力于体育惠民与均衡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除了周周进行的中甲联赛外,苏超的多场赛事须得益于体育设施的硬件支持、裁判队伍以及专业的赛事组织。江苏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不仅要建设好场馆,更要让场馆真正发挥作用。”一流的场馆是基础,而落实惠民政策与创新运营模式则是关键。
近年来,江苏不断强化公益、惠民政策,推动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变得更加便捷与可感。2024年,省体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通知,旨在提升全民健身服务的质量,累计建成1400多个体育公园和5万公里的健身步道。政策实施后,全省新增球类场地405个,这些创新场地将足球与市民的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。
江苏的足球场地大多为免费或低价开放,真正将足球融入日常生活中。多年来,江苏不断投入专项资金,公共体育场馆“低免”开放已连续十年纳入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。2025年,江苏省财政将投入187亿元支持130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,为居民提供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。
以五台山体育中心为例,该场馆全年无休,定期开放不少于35小时,并在法定假日提供免费开放服务。此外,江苏的体育场馆还积极承接各类群众性赛事、青少年培训和足球文化活动,确保场馆的高效利用。
在常州,今年将举行210场体育赛事,涵盖羽毛球、马拉松以及赛龙舟等多项活动。“苏超”现象的火爆,是江苏群众体育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明。每当终场哨响,球迷们带着激情走向城市深处,消费与活力在不断传递,更显现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·中国在促进全民健身与推动体育文化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。